心内科医生眼里的那些奇葩事与人
欣宜嘉医疗
“欣宜嘉医疗”(_tech),聚焦医学大健康产业,汇集行业最有价值信息,播报行业动态、解读医改新政、跟踪创新项目、分享成功案例,阐述专家见解。聚焦、专注,与时俱进,方可把握医疗行业风云动象。
这是一本有着近30年临床经验的心内科医生的手记,文短而情长。作者以生命参与者、旁观者的身份,时而冷静时而医院里的多彩人生。
1可怜之人有一种病人是让医生很头大的,就是过度紧张、拼命上网查资料,把相似不相似的症状和疾病往身上套,偏偏这种人很多。最近我又遇到一位。
他姓谢,27岁,在门诊找我看病,说发作性心慌心跳快。一般体检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我劝他做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他说观察观察再说,就走了。过了两个月,他又来门诊看病,还是心慌心跳。跟我说,医院住了两次院了,什么检查都做了,就诊断窦性心动过速,药也吃了,可问题没解决,他还是反复发作,而且自己感觉发作时摸不到脉搏。
医院给他做电生理检查,院方觉得没有必要,拒绝了;他怀疑他的心脏有停搏,医生没有抓住他发作的心电图变化——一听这么专业的术语就知道在网上查过。他要求再住院,只监测心电变化。
我哭笑不得,医院的检查资料都认真看了一遍,确实该做的检查都做了。但既然病人要求,还是收住了院,上了心电监测,每天回放24小时的记录。其实还好,监测了四天,只偶尔发作数分钟,发作时反复做心电图,抽血检查,都没有更异常的结果。他一直在吃药,应该是药物开始起作用了。
小谢也没再提心慌心跳的事,按说他症状该好转了,可今天出点汗:哎呀不是发心脏病了吧?明天摸不到脉:哎呀不是心脏停搏了吧?每天惊恐不绝,总怕有医生没发现的问题。
刚好有个机会,医院医院心脏病专家远程会诊,就提交了小谢的病例。一来也想多听取专家的意见;二来给他个结论,没事就放宽心,别杞人忧天。争取专家同意后,我们请小谢和我们一起到会诊直播室听取会诊意见。
专家的意见同我们的意见基本相同,也不建议小谢继续检查,只注意监测指标,坚持用药而已。
会诊结束,我把小谢的资料还给他,笑着说:“这下该放心了吧,听医生的话,坚持吃药,注意复查,没事。”
小谢竟没有露出很高兴的样子,谢过我就办理了出院手续。
当天晚上,我夜班,正在办公室,小谢进来了。他一屁股坐到我面前,激动地跟我说又发病了。我疑惑,问怎么回事。原来他睡觉,打了个大哈欠,头脑“嗡”了一下,按他的话说是:“当时没有知觉了。”他习惯性去拿脉,没摸到,认为心脏骤停了,医院来了。他说完,用手捂着脸,呜咽起来。
我看着他,又可怜,又好笑,气不打一处来。只想当头棒喝他:“为什么不听医生的话呢?有病咱好好看病,没病咱好好过日子,无端地把屎盆子往头上扣,有意思吗?还心脏停搏呢,停跳你还能跑能跳?”
看他可怜兮兮地坐在那儿,又于心不忍:“我相信你的不适感是真实的,但你也应该相信医生的判断是准确的。医生不会轻易放过可疑的病症,也不会轻易做无谓的检查。”
他一声不响,站起来就走了,我以为我已经说服了他。不料走到门口,他说:“医院,都是庸医,我才不要在你们这里看。我去找专家。”气哼哼地离开了。
我开始同情起即将接待他的某位同行了。
2吃还是不吃“哎呀,我又没什么感觉,全身上下哪儿都舒坦,身体棒得很,到医院做啥子嘛?”
“你查下子嘛,天天吃红烧肉,还冇得病?真冇得病,让你接到(接着)吃。”
吵吵嚷嚷,从走廊传来嘈杂的人声,是纯正的四川口音,有男有女。我在办公室听着,心知准又是孝顺子女担心,押老人来体检。
果然,迎面走来一个健壮的老人,面色红润,身板挺直。后面跟着一群老少女子,带着脸盆水瓶之类,大有马上要去住院的架势。老人对我爽朗地一笑,大手往身后那群女子方向挥了挥,直接跟我说:“医生,我屋里头的人,非说我有病,要我住院检查,我身体好得很,能吃能喝,你跟她们说下,我不住院。”我笑了起来,这可从何说起。
还没等我开口,后面那帮女子都开了腔:“你还冇得病?都查出来了,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你就是三高。非要等到像老孙头那样心肌梗死,直接倒了送火葬场才算有病?”边说边拿出一份体检报告递给我。
看了看体检报告,还真有问题,血压血糖都高,尤其血脂高得离谱,估计抽出来的是脂肪血。我一一指出来给老人看,劝他:“就当为孩子们着想,你要真病了也辛苦他们。再彻底检查下吧,要没问题活得不更踏实些?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老人得意地笑:“我最爱吃红烧肉,每天都一碗,硬是好吃得很。”我被他说得都馋了起来,一拍桌子,说:“行,你查了没问题,我陪你吃红烧肉。”
就这样,老人住了进来。一个病房,三位年纪相仿的老人,那两个都是发了心脏病,等着做冠脉造影检查的。三人一见如故,聊得不亦乐乎,最晚进来的这位老人年纪最大,为老哥。
我夜查房时,老人跟我说,要像他俩一样做冠脉造影检查,彻底排除心脏病。我奇怪,怎么老人转变得这么快?一般检查还没出结果呢,造影检查还不见得要做呢。
只听三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调侃起来。原来那两位老人也是平时身体挺好,还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肥肉,结果发了心脏病,此时双双都说:老哥你五毒俱全,不得病才有鬼。老人给他们一吓,又凡事图痛快,自己一想也是,索性直奔主题。没事就好,有事就戒红烧肉。
一般检查结果出来了,确实患了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排除了,颈动脉好几个粥样硬化斑块,心电图有点小问题。造影可以不做,老人一听就毛了:他们都做就我例外,你歧视我吗?既然病人坚持,就安排做吧。
于是,某个星期二,我们科室的造影日,三位老人排队进了造影室。我没进导管室,就在办公室等消息。那两位先出来了,一人安了一根支架,做得不错,精神抖擞着惦记老哥会安几根支架。
老人出来了,冠状动脉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这事还真奇了,不说别的,就他每天一碗油汪汪的红烧肉,脂肪在哪里?这只能说是先天体质了。
老人满眼希望地望着我,问:“那我还可以吃红烧肉吗?”
呃……吃还是不吃,这是一个问题。
3老丈人的月子病三个人——噢不——应该是四个人,一起挤进小小的诊室,是一对五十来岁的老两口,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妈妈,她怀里还有一个胖娃娃。
三个大的旁若无人地在争论什么,一个小的旁若无人地在睡觉,一看就是一家人,长得挺像,都圆嘟嘟挺富态的样子。婴儿大约有三四个月大,块头不小,倒是乖,睡得屁是屁鼾是鼾,完全不管他们三个大人你来我往的谈话。
他们嘴忙得来不及跟我问诊,我坐在那儿,一时也分辨不出谁是可能的病号,捡个耳朵听了一句,大约是姑娘埋怨妈妈不该天天煨汤,妈妈责怪爸爸不该舍不得丢剩菜,爸爸每次想开口,就被母女俩的话头打断。这时,姑娘注意到我在看他们,冲我不好意思地一笑,拿胳膊肘推她爸爸坐下。
没等我问,姑娘开口就说:“是这样的,医生,我在坐月子,我妈嫌我奶水不足,每天煨个老鸡汤给我发奶,我只把汤喝了,不吃鸡,剩下的鸡肉都给我爸爸吃了。今天满月,去我婆婆家,路上我爸爸说头昏不舒服,顺路来看看,是不是血压高了,莫不是补狠了?”
我一边准备量血压,一边问:“是每天都喝鸡汤?大概喝多少呢?”
“反正一天一只鸡。”
我吃了一惊:“三口之家,一天一只鸡,也太多了吧?”
她懊丧地点头:“是啊,我妈说多喝汤奶才足。我怕长胖不吃鸡肉,我妈吃素,只剩我爸吃。本来说吃不完丢了算了,我爸舍不得,都吃了。结果好,刚满月,我奶发好了,我爸病也发了。”
我看看大块头小朋友,心里好笑:“刚满月长得像三四个月,这奶还不足,还用得着发?”
她爸爸终于有机会插句话:“哎哟,要真是发奶把我的病搞发了,就真划不来了。本来就有糖尿病,要再搞个高血压,就完了。”
三个大人都垂头丧气的。
血压确实有点儿高,倒也属于老年人的正常范围。我收起血压计,安慰他:“不要紧,血压高不一定和你天天吃鸡有关,别追究了,有病治就是,控制好跟正常人一样。倒是你有糖尿病,别吃太好了。”
回家后,当笑话讲给我妈听,我妈拿眼把我姐一横,说:“哼,当年我们还不是天天想着法子给她发奶,结果呢,人家这不吃、那不吃,煮一大堆,都是我跟你爸吃了。瞧瞧,幸亏没有发出病来。”
大家都笑了。
外国我不知道,中国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做过这样的事,这里面的心酸、心疼和欣慰,彼此之间的爱,不是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就能涵盖的。
明日17时不见不散精彩回顾
·葛均波:不忘初心,这辈子就爱医生这一行
·好大夫在线否认裁员近半称正常人员调整
·医院开具“鸳鸯处方”骗保的漏洞在哪
想了解更多互联网医疗动态、大咖观点等干货,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vwc.com/dxtbhl/1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北京卫视养生堂2016年10月21日心梗
- 下一篇文章: 为什么心脏会突然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