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1062健康心,你好吗
心,你好吗?
去医院检查心脏的时候,医生会把这样图拿给你
哦,我晕,我晕,别拿给我,我不懂数学......
看看,晕不是你不懂数学,是你没听我们的节目!
周二的《可乐生活》你听了吗?我们的《医院心内科健康伴我行》版块儿今天可是邀请到了医院心内科心电图室医生何静,分享的是“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左:医院心内科心电图室医生何静
右:主持人朱芬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何静:年美国人Holter发明了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检测。年动态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动态心电图技术发展很快,集中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诊断功能不断加强,除了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进行定性诊断与定量分析以外,可以对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心率震荡等进行分析;二是导联体系不断完善;三是硬件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软件技术的创新。
最早的动态心电图只有一个监测导联,年动态心电图发展到了2通道,将心电信息记录到磁带上。年动态心电图引进了我国。年动态心电图发展到了3通道,年先后推出了12导动态心电图仪器。
动态心电图的特点以及它的优越性何静:特点是(1)动态心电图以随身携带的记录仪在日常活动中连续地、长时间记录表心电图资料后经回放系统高速回放,由电子计算机处理分析获得结果。
(2)动态心电图因其随身、实时、连续、长时间记录等特点,较普通心电图有很多优点。
(3)因动态心电图能获得大量心电资料,故对异常心电图检出的机会远比普通心电图多。
(4)动态心电图可查出普通心电图不易捕捉到的一过性、间歇性心电异常信息,如一过性缺血、心律失常等。
(5)动态心电图不受活动限制,可检测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和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如活动,睡眠,情绪改变等)所发生的心电图变化。
(6)长时间连续记录的动态心电图资料,更能充分反映受检者的临床症状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有助于鉴别某些待查主诉,协助诊断,指导用法和观察疗效。
(7)动态心电图不如普通心电图之处是:不能很好地观察心肌梗死定位,分支阻滞等某些异常心电图活动。且其结果为回顾性,不能即时获得报告。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的优越性在于?(1)为心肌缺血的定位诊断,缺血的分布,缺血的程度,持续时间和心肌缺血总负荷提供了详细的依据;
(2)为各种心率失常的定位诊断提供了新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对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优于3通道动态心电图;
(4)对心脏起搏部位的定位诊断及其引发的ST—T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判断优于常规心电图;
(5)比3通道动态心电图的信息量大4倍,所获得的各种心电图数据,图表成为医疗临床医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有什么意义何静:(1)对心律失常的检测;
(2对ST段的分析及冠心病的诊断与研究;
(3对Q—T间期的分析;
(4)对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5)对心室晚电位的分析;
(6)对起搏器功能的分析;
(7)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与分析;
(8)各种心电监护和其他医学监测研究。
做动态心电图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何静:动态心电图呢是将受检者24小时静息,活动以及立,卧,坐位等日常生活中状态下的心电波形,连续不断地记录入记录仪中,检查时需要注意的是:
(1)皮肤敏感的人可能会对电极片过敏。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瘙痒,如过敏严重需要及时就诊皮肤科。尽量少戴电子产品;
(2)患者需保持皮肤干燥,不要受潮,要不电极片会脱落;
(3)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电视等强电场,强磁场的物品;
(4)佩戴期间禁止刻意增加运动量,正常活动即可。
动态心电图的正常范围和诊断标准何静:我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下:
(一)是心律与心率。正常人均为窦性心律。动态心电图模拟导联窦性P波、QRS波群时限应与常规心电图相应导联的相似,它可能会随着运动和体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窦性心律的频率可随时间,活动,休息等生物节律与生理状态的变化经常发生有一定规律的变化。白天活动时窦性心律增快,休息或睡眠时,窦性心律减慢。正常人24小时平均心率为60-87次/分,剧烈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次/分,老年人最快心率一般小于次/分,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常可见到安静状态下心率次/分的窦性心动过速,夜间睡眠时心率明显减慢,一般为40-60次/分,这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最慢的窦性心律多出现于睡眠期末,但一般不低于40次/分。
(二)是正常人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过缓或不齐与窦性停搏。(1)窦性心动过速几乎见于所有受检者,多发生于活动、进食、情绪激动或精神刺激时,某一时段窦性心律次/分,可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24小时窦性心搏总数次可诊断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正常人在夜间睡眠时心率多可减慢至40-60次/分,常规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的定义也就是心率60次/分,不适用于动态心电图,24小时窦性心搏总数次可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在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中较为多见,但生理性的窦性心动过缓很少低于40次/分,24小时窦性心搏不少于次。相邻的窦性PP间期长度相差0.12s即为窦性心律不齐,在正常人中极为常见,常发生在运动状态改变时或心率缓慢时,青少年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窦性心律不齐。(2)窦性停搏在各年龄组正常人的动态心电图中均可见到偶发的窦性停搏,多发生于睡眠中,停搏时间达1.5-2.0s。一般的成年人或老年人出现2s的窦性停搏多为异常,应进一步观察。
(三)ST段及T波改变:在临床上,通过冠脉造影评价心电图ST-T改变的疾病分布,进而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临床常认为心电图ST-T改变是心肌缺血的表现,但并非心肌缺血所特有,其他如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复极综合征等疾病也可引起,因而心电图ST-T改变应密切结合临床,综合评判。
编辑、统筹:肖雪
编审:小柯
喜欢就动动小手吧,一定要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vwc.com/dxtbzl/1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房颤动
- 下一篇文章: 阳光体检说解读体检报告上的窦性心律与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