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平时略谈小组学习的方法
中斯医在兹经
功夫在平时——略谈小组学习的方法
随着三和书院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和推广,大家应该都能体会到小组学习的重要性了,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其信然乎!但如何优化小组学习方法以提高效率,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过去曾组织过经典学习的缘故,谨将个人的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记得以前在阅读《名老中医之路》丛书时,曾看过余无言先生注解《伤寒论》的方法,其文曰:“一曰以经注经,即举仲景原文,纵横驰策以相呼应也;二曰以精注经,即系诸家学说,择其精英以相发明也;三曰以新注经,即引西医之新说,矫正中医之谬误以资汇通也;四曰以心注经,即以予个人之心得及诊疗之经验以资参考也。”
此四法让我印象深刻,因此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无论接触到任何事物,都能够有意无意地试着去联系经典,用经典的语境来解读,逐渐积累了一些感受。后来组织经典学习小组时便稍加增损,作为小组日常学习的方法了。
其一,以经解经即相信经典本身的系统性和自洽性,以同部或者不同经典的原文相互参合印证,这是我们学习经典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相对而言,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更接近作者的本义。
以《伤寒论》第12条为例,“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桂枝汤主之。”作为“群方之首”的桂枝汤,其条文的安立可以说颇具深意。众所周知,桂枝汤证之所以发热,是因为阳气浮越于表来发挥其卫外的作用,之所以汗出,是因为津液不能得到卫阳的固摄,故从毛孔开泄而出,故言“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但仅仅理解到这个层面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引证《内经》所言“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来进一步说明。阴阳之要义在于阴平阳秘,而一旦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就会出现阴阳失和,甚至引起阴阳离决。
而桂枝汤证的病机为“阳浮而阴弱”,恰好演示了阴阳失和的状态,较之与“阳强不能秘,阴气乃绝”虽然在程度上相差甚远,但阳本固秘于里而浮越于表,阴本平和于内而泄露于外,一个“热自发”,一个“汗自出”,已然描绘出了“阴阳离决”之象,桂枝汤中既有辛甘之味解表复阳,又有酸苦之药化阴敛阴,使阴平阳秘,阴阳和合。
由此则阳浮亦即“阳强不能秘”至极限时,为亡阳候,即可用四逆汤回阳救逆;阴弱亦即“阴气乃绝”至极限时,为亡阴候,即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综观整部《伤寒论》,无非是或从阴,或从阳,沿着这两个路线去演示如何去和合阴阳的,只是层次有所不同而已。如此参究,我们就会品出自己的意味出来。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示范,如果我们再结合刘老师所谈《中医的基本精神》,解经也可不囿于医家的经典,《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因为有中才有和,所以使阴阳和合的根本在中,而桂枝汤布局中既有阳药又有阴药,正是“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故能和合阴阳,协和营卫,窃以为如此解,桂枝汤方堪为诸方之规矩准绳。
其二,以论解经历代医书汗牛充栋,虽不离经义,但一家总归是有一家之范围,所以在根据自己的因缘进行选择性阅读时,应该于其阐发经义独到之处细细揣摩,以资进益。如此则读论亦是读经,而不会为壁垒所限。
曾读刘河间先生的《素问玄机原病式》,印象最深的是其对“玄府”的阐述。其文为“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
此段文字虽然不是《伤寒论》的注释,但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感受六经,尤其是太阳的开机,就会认识到太阳的范围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五藏六腑、四肢百骸几乎无处没有太阳。
记得刚临床的时候就碰到一例神经性耳聋的患者,中西医治疗月余效果不佳,细询之乃是产后不慎受风寒,寒闭玄府所致,故予桂枝法开解太阳,数剂即愈。古人曾有“依经不依论”的教言,如果读书没有正依经典,就很容易流散无穷,反滋疑惑,现今正处于信息泛滥的时代,这种依止就显得更加可贵了。
其三,以案解经经典主要是谈理的,但通常理论思维上的突破对于我们来说是需要时间积累的,而事实上的体验却是随处可以进行的。经者常道也,如果我们能够在日用中用心品读的话,或许是一则医案,或许是生活中普通的一件事,都可以帮助我们开启学习经典的眼目。
记得我看过广西名医林沛湘先生的一则医案,患者为中年女性,确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年余,动态心电图提示: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动过缓并窦性停搏及房速和房扑。症见头晕健忘,睡眠不佳,心悸发作时气紧胸闷,舌质淡而稍暗,舌苔白,脉沉而细,脉率38次/分。
林老辨证考虑为心肺阴阳两虚,肺气失宣所致,处以生脉散合麻黄汤加减,调治1月症状即明显改善,经巩固后复查动态心电图转为窦性心律,心率55-60次/分,未见停搏,房速及房扑大为减少,有少量房性及室性早搏,随访1年病情稳定。因为病窦综合征合并窦性停搏的患者,一般都需要安装起搏器的,单纯的中药治疗确实不多见。
所以林老的这则案例让我在感叹前辈的学养之余,还迅速联想到《灵兰秘典论》中的“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治节,此节亦可以理解为机体生理性的节律性运动,而心肺同居上焦,肺又是通过什么路径调节心藏搏动的节律呢?
《平人气象论》载“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可见肺主气司呼吸,以呼吸而调脉动,此平人气象也。林老以麻黄汤宣畅肺气,再辅以生脉散敛降之,宣降之间则肺气得理,呼吸调匀,脉动亦可逐渐恢复。
本案不仅在病窦综合征的治疗上给人以启迪,而且联系经典后还会让我们对肺的生理功能印象深刻,若能延此深入,再结合《平人气象论》中呼吸对维系平人气象的意义,在这个层面上去解读肺的重要性,则日常养生调摄之法亦在此中了。
其四,以新解经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能够超越一定的时空界限,为我们提供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进展也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经典,崭新的时代背景和生活方式也需要我们立足于当下来解读经典,做到古为今用。
如现代研究认为,热量限制推迟了身体几乎所有生理系统与年龄相关的正常衰退,尤其是免疫系统,这一点是在热量受到限制的动物中所观察到的最高寿命延长的基础。时下物质生活极为丰富,在日常中做到饮食有节是很有难度的,尤其是在临床中遇到的患者,都想着要食补或者药补,这样不知不觉就很容易饮食过量。
而《伤寒论》最后一条就提出了“损谷即愈”的观点,对我们来说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因为损谷的结果就是最大限度地呵护了患者的脾,而脾司谏议,承担着机体的免疫功能,当免疫功能被呵护的时候,机体就离健康不远了。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很多思路都会向我们敞开。
其五,以心解经这是贯穿我们学习始终的一个方法,也许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以上的各种学习方法,但如果没有心的参与,这些方法也只能给我们提供知识的原始积累,而无法帮助我们提炼出真实受用的学问。
当我们逐渐地深入后,就会慢慢开启自己的内心,最终能够直接地进入经典,与古人的精神相往来。刘老师通过《异法方宜论》的“导引按蹻从中央出”开启出导引按蹻的方法,就是以心解经的例子,这里是值得大家好好参究的。但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能够用到心呢?我想刘老师第三次大课布置的作业是有深意的,如果能够老实恳切的话,大家肯定会有感受的。
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示了学习肯定是需要时时刻刻,甚至是刹那刹那不间断地进行,才有可能触碰到明悟的喜悦。
而学习经典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把精神散漫在日用中,肯定会事倍而功半,倘若我们将这些日用主动地链接贯穿起来,使口眼耳目所及,均能摄归一处,也许会少些弯路,这也是我介绍以上诸多方法的意义所在。
哪里白癜风好治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可治嘛转载请注明:http://www.jmvwc.com/dxtbzl/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当心那些被错治了的快速心律失常
- 下一篇文章: 长期服用地高辛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