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分型与治疗
转自: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年5月第2卷第2期
作者:医院心内科
根据心电图与临床特点,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进行分型,以便于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
一、缓-慢型
包括经典型、普通型、单纯型或基本型。
(1)病变部位
病变局限于窦房结本身,表现为窦房结起搏或(及)传导功能障碍所致窦性节律紊乱。
(2)心电图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窦缓):24h多数时间心率50次/min,动态心电图8万次/24h。
2.原发性窦性停搏(窦停):停搏时间常2s。
3.窦房传导阻滞: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多见。
(3)临床表现
轻重不一,差异较大。轻者可无症状或含糊;重者可出现心脑肾供血不足的表现。脑缺血不足常表现为一过性头昏、黑朦,甚至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或猝死。
(4)治疗
1.药物治疗:可口服二羟丙茶碱、异丙肾上腺素、溴丙胺太林、山莨菪碱或阿托品等。急性病例应静注阿托品或泵入异丙肾上腺素。
2.心脏起搏器治疗:有症状的慢性患者,均应置入AAI起搏器。如果置入DDD起搏器,应将AV间期延长或程控为AAI或DDI模式。对伴变时功能不全者,应置入AAIR或DDDR起搏器。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或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毒等患者,应临时VVI起搏。
二、慢-快型(慢-快综合征)
(1)病变部位
病变不仅在窦房结本身,还波及窦房结周区、心房肌或心房内传导系统。
(2)心电图及治疗表现
在窦缓、窦停或窦房阻滞的基础上伴有各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阵发性心房颤动。快速心律失常终止时常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如较长时间的窦停或严重的窦缓。因心律失常种类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症状。
(3)治疗
1.起搏器+抗心律失常药物:若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后复发拒绝再次消融或多次消融仍不能控制者,应改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起搏器+射频消融:对于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出现负作用者,应行射频消融。
三、快-慢型(快-慢综合征)
(1)心电图及临床表现
1.平时为正常窦性心律,无原发性窦停和窦房阻滞证据。
2.有阵发性房速、房扑或房颤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均发生在正常心律基础上。
3.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尤其阵发性房颤)终止时出现一过性窦房结抑制的表现,如严重的窦性停搏或窦性心动过缓,可出现头昏、胸闷、黑朦,甚至出现晕厥等。
(2)发生机制
1.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电生理标测证实房性心律失常多与起源于肺静脉或上腔静脉内肌袖的电活动驱动和触发心房相关。
2.窦房结抑制:尚不清楚,可能是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房率引起心房肌局部释放乙酰胆碱,并在局部蓄积,增加窦房结起搏细胞的K+外流,使细胞外K+浓度增加,舒张期电位负值增大,动作电位4相坡度降低,窦房结细胞自律性下降。
(3)治疗
1.导管消融:对阵发性快速心律失常首选导管消融,总成功率大于90%,目前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消融成功后大多数不需置入起搏器,对极少数消融后仍然有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再行起搏器置入。
2.置入起搏器并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存在导管消融禁忌证或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后不愿接受再次消融者,可在起搏器置入后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vwc.com/dxtbzl/935.html
- 上一篇文章: 长期服用地高辛的注意事项
- 下一篇文章: 掌上题库优惠活动最后一天nbspa